焦会长好像一下子回到当年的光景,他略加思索,简单又温情地回答道“为了家庭。”远逝的时空总是能让复杂变得凝练,即使当初有万千思绪,仅仅这一个理由已成足够。十二年前,焦会长还在国内一家跨国公司担任大区经理,事业上已经有了不错的成绩,足以让很多人羡慕。但同时妻子在美国高校就读,焦会长来美探亲后,决定放弃国内一切来美国留学,从头打拼。起初,他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读书,之后在匹兹堡找到工作,一家人得以团聚,也从此和中国旅美科技协会-匹兹堡分会(CASTP)结缘。
家园的建设
身为会长,焦会长心里总会揣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。如今CASTP的会员已超过九百人,除了在科技交流上的工作,他总是把“家园的建设”当做一大宗旨,要想把这九百人的大家庭运营管理得顺畅,焦会长笑言“还是很有挑战性的”。
最近几年来焦会长与协会一直倡导华人团结在一起“友爱如一家”,为匹兹堡生活的华人们提供一个凝聚的核心。在夏天,大家一起出去烧烤野餐,异乡的孤独像是周身包裹的冰碴,隐隐的冻人,但在这一刻的阳光里全部融化了。春节的时候,大家一起搞一个匹兹堡华人的“小春晚”, 给匹兹堡白色的冬天添上了一抹中国红。在协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视频中,不少受访的新老成员都说“很难忘记大家在一起交流、互相帮助的快乐时光”。
(前排左四:富春华女士;前排右四:焦德泉会长;前排右二:陈成律师;前排右一:李荆教授)
经验的传承
在匹兹堡,焦会长觉得要把一辈辈华人在这里的学习生活经验传承下去。为此,焦会长和他一起参与管理的伙伴们也在不断努力着。
副会长陈成,五岁时随父母来到美国,是从小在匹兹堡长大的华裔,在别的城市读书之后回到匹兹堡做律师工作。说起来自己和协会的渊源,可以称得上是家族的美谈。陈成的父母就是旅美科协成员,而后自己也加入了这个组织,算是“第二代”。如今刚刚幸福荣升爸爸的陈成笑道,“孩子就是‘第三代’了”。一个家族的传承,因为和一个组织的联系,把经验传递给了整个群体。
富春华是CASTP董事会成员负责协会财务方面的事务,来匹兹堡是因为攻读研究生。回忆起初到匹兹堡的那段时光,富春华说:“刚来的时候很拼,边读书、边实习、边打工,还要照顾孩子。那时华人社区不大,也没什么联系,自己确实会感觉很无助。在找工作过程和留美过程中遇到很多很多困难,但都一一克服了,才走到今天。”她也非常认同传承的理念,“我加入协会董事会,也是希望帮助后来的年轻人少走弯路。自己吃过的苦不愿意看到新一代移民重蹈覆辙。”
在被问到新老留学生的不同之处时,协会董事会成员、杜肯大学历史学系李荆教授认为,“新一代留学生在生活方面的压力要小些,大多数不需要打很多份工来维持生计,但是竞争压力更大,因为现在的留学生普遍素质都很好。”李教授也是十二年前来美国,先是在休斯顿学习工作,后又来到匹兹堡定居。他觉得匹兹堡无论人文环境还是自然环境都很和谐,非常适宜居住生活。
无私的奉献
近年来,焦会长和团队组织了不少科协活动,不论是健康理财讲座、春晚,还是烧烤野餐,焦会长和他的朋友们倾注着己的感情和力气。作为会长,他当然也清楚里面的辛劳:所有成员完全义务劳动,都有自己的事业、家庭,还要将业余时间贡献给科协。笔者因此好奇焦会长如何平衡家庭生活和科协活动,焦会长说:“把家庭人员都动员起来参加活动,也就感觉不到太占用家庭时间了,”之后又笑道“当然,还是占用了一些时间。”
奉献精神是一种爱,是对自己所追求事业不求回报的爱和全心的付出。正是这份爱的召唤之下,焦会长与科协的成员们热爱协会并尽力完成协会工作。努力做好每一件事、认真善待每一个人,努力地用这份爱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,用大家的无私奉献编织出匹兹堡华人大家庭的美丽蓝图。焦会长把他们的信条写在了协会的网页上面: “是服务社区,无私奉献的心让我们走进了这个大家庭。让我们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,即使道路崎岖,我们也不会停下脚步,路上,我们一直在努力。”